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» 新闻中心» 学院动态

湘西州优秀教师 | 丁超:匠心育桃李,德技铸师魂

发布时间:2025-09-22 作者:覃朗宇 阅读次数:

微信图片_20250922085221.jpg

金秋九月,凉风送爽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实训室内,工业机器人臂自如旋转,屏幕上代码跃动,丁超老师正专注地指导学生进行编程操作。她凝神的目光与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,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教学画面。

自2007年加入湘西职院以来,丁超十八年如一日坚守在职业教育一线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她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恪尽职守、勇于创新,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,以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。

赛促教,深耕不辍

丁超多次代表学院参加湖南省教师教学能力竞赛,2022年荣获二等奖,2024年更是一举夺得一等奖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2085228.jpg

她将竞赛视为“以赛促教、研训一体”的成长平台,通过系统梳理教学理念、精细设计教学环节、不断锤炼课堂表现,实现自我突破。在与优秀同行的切磋中,她持续汲取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,拓宽教育视野。

“竞赛源于日常教学,其选题、设计与案例无一不是来自平时的积累与反思;而竞赛又高于教学并最终回馈教学。竞赛所凝练的先进理念、高效方法和信息化手段,会自然融入日常课堂,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。”丁超这样总结。

同时,她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技能竞赛。自2021年起,她带领学生在湖南省机器人大赛、技工院校创新创业大赛、职业院校“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”赛项中屡获一等奖及其他重要奖项,成绩斐然。

在这一过程中,她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:精准选才,发掘有潜力、有热情、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;因材施教,制定系统训练计划;通过模拟实战环境强化抗压与应变能力;注重团队协作,实现优势互补。

她将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”落地为一项系统化工程,把竞赛项目有机分解并融入日常教学,使全体学生都能接触高水准任务,激发学习动力与竞争意识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2085232.jpg

学生商才荣的蜕变是最好的例证。这名同学刚入学时有些内向,成绩也不算突出。但在一次校级技能竞赛中,丁超发现他操作设备时异常专注和沉稳。在她的鼓励下,商才荣加入了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,从基础做起,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钻研精神,进步神速,最终成为了省赛团队的主力队员。在参加省赛并且取得不错成绩后,他自信了很多,毕业后被一家知名企业高薪聘走。

“这些品质远比一时的奖项更为重要,将使他们受益终身。”丁超说。

学科研,双轮驱动

作为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骨干教师,丁超深刻把握职业教育规律与行业前沿,始终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,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2085236.jpg

她主讲的《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》课程于2022年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,次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,成为该领域的标杆课程。2025年,她作为第一主编出版的同名数字化教材,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前沿、实用的学习资源。

课程建设过程中,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抽象复杂的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技术,以直观、易懂、可操作的方式传授给学生。为此,丁超带领团队深入企业调研,对真实生产任务进行教学化改造,自主开发出由浅入深的教学项目包和仿真案例库。

“当时,适合本土教学的案例和仿真资源非常匮乏。”丁超回忆道,“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录制微课、编写教材、搭建在线平台。”

最终,她成功构建了“线上预习+线下实操+虚拟仿真”混合教学模式,有效突破时空限制,化解了教学难点。

在科研方面,丁超同样卓有成效。2021至2025年间,她主持完成3项省级课题,聚焦专业重点与难点问题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。

她始终坚持“教学科研一体”的理念,坚持“从教学中来,到教学中去”,把研究视为破解教学难题、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工具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2085240.jpg

例如在讲授《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》时,她发现实体设备调试存在成本高、耗时长、风险大等问题,学生实操机会有限。

于是,她开发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拟调试教学系统,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可进行无数次零风险练习。

“现在每位学生都能‘拥有’一台机器人,可随时尝试、反复调整,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大幅提升。”丁超介绍说。

该系统不仅节约成本、减少设备损耗,还能模拟复杂故障与极端工况,拓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。

师德师风,润物无声

丁超非常重视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。她在教学中会给学生们介绍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伟大成就,激发学生的爱国强国情怀;强调行业规范与安全标准,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规范操作意识;通过解析技术攻坚案例,塑造学生的创新与工匠精神。

她表示,价值塑造应如盐溶于水,无形却有味,自然渗透于每一门课、每一个项目、每一次互动中。

她长期带领电子协会学生开展校园与社区义务维修活动,风雨无阻,深受群众好评。今年,她更在机电工程学院首创“党员示范岗”,在校门口建立“为民”服务站,构建常态化技术服务机制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2085243.jpg

一次社区志愿服务中,学生们成功修复了一位老人的老式收音机。老人激动地连连道谢,还要赠送水果以示感激。

“那一刻,学生脸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,是课堂上无法获得的。他们真切体会到技术的温度与价值。”丁超说,“用专业技能回馈社会,既服务了群众,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实训场,巩固了技能、提升了沟通能力、培养了奉献精神——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。”

谈及多年坚守职业教育一线的动力,丁超的回答真挚而动人:“这份动力,源于对职业教育价值的坚定信念,更源于目睹学生从懵懂到成熟、凭借技能改变命运时所带来的成就与幸福。每当看到他们因掌握技能而眼中闪光,或在毕业后成长为能工巧匠,我就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
对“匠心”与“师魂”,丁超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:“‘匠心’是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执着。它要求我不断学习前沿技术,更要将严谨、专注、创新的精神融入每一堂课、每一个项目,以身作则教会学生何谓标准与品质。‘师魂’则体现在‘立德树人’的根本中。它意味着以爱心、耐心与责任心关爱每一位学生,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和品格的塑造者,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”

她认为,“匠心”与“师魂”融为一体、不可分割,唯有以匠心打磨教学、以师魂滋养心灵,才能培养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2085247.jpg

多年来,丁超以工匠精神钻研教学,以学者态度投身科研,以党员标准履行责任,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凡业绩。这些年来,她先后荣获“湖南省楚怡教学名师”“湘西州五一劳动奖章”“湘西州技术能手”“巾帼建功标兵”“湘西杰出工匠”等荣誉,多次获评校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优秀教师”“师德师风先进个人”等称号,立三等功一次,并在今年荣获湘西州优秀教师称号。